生活中,不少人因工作忙碌、饮食不规律出现胃痛,多数人觉得“忍忍就好”,却不知部分慢性胃病可能与胃癌存在关联。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王敦仁主任指出,胃痛本身只是胃病症状,并非所有胃痛都会癌变,但需警惕部分被公认为“癌前期病变”的慢性胃病,及时干预可大幅降低癌变风险。
一、胃溃疡:虽癌变率低,仍需警惕
胃溃疡可能发生癌变,尽管癌变比例较小,但癌变机制与慢性溃疡边缘黏膜反复损伤、修复有关。长期忽视或治疗不规范,黏膜在反复增生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细胞,增加癌变可能,因此即便症状不严重,也需定期复查监测。
二、萎缩性胃炎:病程长需长期关注
胃炎按不同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,其中萎缩性胃炎是可能演变为胃癌的类型之一。不过,从浅表性胃炎进展到萎缩性胃炎,再到癌变,通常需要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,且仅极少数严重患者会发生癌变,无需过度恐慌,但需定期通过胃镜等检查监测病情变化,避免病情持续发展。
展开剩余52%三、胃息肉:无蒂、体积大的风险更高
胃息肉分为有蒂与无蒂两种类型,其中无蒂息肉的癌变概率比有蒂息肉高出2.5倍;同时,息肉体积越大,癌变比例越高,尤其是直径超过3厘米的息肉,癌变可能性极高。临床中发现胃息肉后,可通过纤维胃镜进行摘除,降低癌变风险。
四、肠上皮化生:大肠型需重点关注
肠上皮化生是指在胃黏膜中发现肠腺上皮的“移位”现象,分为小肠型和大肠型两种,其中大肠型与胃癌关系密切。中老年人若出现大肠型肠上皮化生,且伴有重度典型增生,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,需定期做胃镜检查,一旦发现可疑癌变迹象,应尽早采取手术等干预措施。
五、胃黏膜不典型增生:分级越高风险越大
胃黏膜不典型增生与胃癌关系密切,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三级,分级越高,发展为胃癌的风险越大。这类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,定期复查,必要时结合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控制病情,防止进一步进展。
王敦仁主任强调,即便患有上述可能癌变的胃病,只要及早规范治疗,就能大大降低癌变概率;若已确诊胃癌,早期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,并及早中医治疗可降低复发转移风险。有胃病的人群日常需重视定期检查,出现胃痛及时就医,避免因忽视延误防治时机。在胃癌治疗中,中医药治疗可贯穿全程,依据扶正祛邪、辨证论治的原则,单独抑杀癌细胞,或与放化疗联合使用,抑制癌瘤扩散转移,减轻治疗不良反应,帮助延长患者生存期。
发布于:山东省天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